第139章 为难的嬴政(1 / 1)

第139章为难的嬴政

王座之上。

嬴政见尹烈又做出这种极其得罪人的事儿,他也感觉有点无奈……

郑国渠东岸的土地。

其实尹烈在琅琊公议的尾声时,便专门提及过一次。

现在尹烈又特地拿出了审讯实证……

那这个事儿就彻底被翻到了台面上。

而嬴政却并不是很想在此事上大做文章。

原因很简单……

嬴政本身对吕不韦的吸引流民政策,也不是很认可。

毕竟关中民众想要土地就得上战场拼命

反而中原流民只要入秦就能白白的获得土地……

这事儿本就对关中民众不公。

因此。

那些流民的土地被侵占,实乃注定之事。

嬴政如果大动干戈。

势必会让关中民心有所影响。

朝中也会再度流传,损老秦人之利,资六国之敌民也。

当然。

话又说回来。

在大秦兼并土地,巧取豪夺,实乃重罪。

这个口子如果随便开,造成的负面影响肯定也是极为不妥的。

如此一来。

便相当于尹烈再度给始皇出了个难题。

紧接着。

太仆杨端和黑着脸站出来道:“秦御丞,这个事儿你之前便说过了,右相对此也有所回应,吕不韦的新法国策不得关中民心,理应被废除……”

“呵呵,究竟是否理应被废除,最起码也得有相应的律法背书。”

尹烈漠然的道:“可据我所知,陛下并没有特地颁布诏令,废除掉吕相的流民政策,更加没有下令,收回郑国渠东岸的土地。”

“既然如此,尔等身为九卿高官,庙堂重臣,擅自打着陛下的名义侵占民田,便是罔顾国法!”

“更何况……郑国渠东岸的部分土地,还只是杨太仆规划宫廷御马场的其中一处所在。”

“至于渭河下游的民田,还有沂水南岸,漳水西坡……”

“不得不说,杨太仆还真是会挑地方,尽选那些有利于耕种的民田做马场。”

“我就想问问了,这些地方现在究竟是长草还是长粮!?”

……

随着尹烈的言语越发犀利,越挖越深。

九卿太仆杨端和的老底差点没被拔掉。

这下杨端和在张了张嘴之后,也十分无奈的退了一步……

杨端和明白。

尹烈兼任黑冰台的十一尉长,搞情报消息绝对是强项中的强项。

杨端和肯定是无法狡辩的。

始皇在上。

嬴政多么敏锐的人,对下面的事儿从来都是十分的门清。

只不过……

嬴政对于军功勋贵派系往往比较纵容一些,也就是不要做的太过分,嬴政就不会太过追究。

毕竟都是一群打天下的重臣。

偶尔打着宫里的名义,划出一片地,严格来说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儿。

更重要的是……

杨端和这个人,捞钱会捞钱,上贡的时候他也是真上贡啊!

忽然。

嬴氏宗亲派系之首的渭阳君站出来说道:“秦御丞,你所说的都是实情,但你只知其一,不知其二。”

“杨太仆划的一些宫廷用地,确实很多都没培养成马场,而是挪作了他用。”

“但据我所知,杨太仆辗转腾挪,辛辛苦苦弄出来的钱,其实大多都花在了陛下东巡之事上。”

“还有每月杨太仆都会向陛下进献一些各地珍宝,很多也都是他自掏腰包收购来的。”

“包括近期给太后进献的生辰礼:不夜珠,钰玦冰萃镯等等,这可都是价值连城之物,单靠杨太仆的日常俸禄,哪够这般开销?”

……

渭阳君一番话,也算是把话彻底给说开了。

同时明里暗里,其实也依旧是为杨端和开脱。

这种事儿也确实是个糊涂账。

始皇东巡频繁,且用时动则数月。

杨端和身为九卿太仆,在御马上肯定要非常的多费心思。

这还都是小事。

杨端和月月献礼,靡费甚大,尽管贪了点,却也没贪到自己身上,都转了个弯的献给了陛下。

包括太后生辰时,杨端和也一连送出了两件价值连城的珍宝。

试问?

哪个领导不喜欢这样的下属!

这真是简直不要太贴心啊!

“……”

嬴政闻言也不由得扶了扶自己的额头。

伱说这个事儿他能怎么办?

罚重了吧!

不合适。

毕竟杨端和做事确实尽心尽力,又忠心耿耿,知冷知热的。

罚轻了吧。

秦法的法理性上面也翻篇不了。

那么这个事儿其实就是不能在大朝议上说。

原本应该在私底下,嬴政稍微敲打一下杨端和就得了。

结果。

尹烈现在却把杨端和打成了典型,以求推动官制改革。

使得嬴政也有点小无奈。

他倒不是怪罪尹烈,而是尹烈做事都不事先跟他通个气,现在明显局势有点不受掌控。

忽然。

太后赵姬眨了眨自己的卡姿兰大眼睛,道:“那个什么……杨卿所进献的不夜珠与钰玦冰萃镯本宫还都挺喜欢的,杨卿有心了。”

说完。

赵姬还专门展示了一下,她今日便戴了杨端和所进献的钰玦冰萃镯。

真不愧是价值连城的珍宝。

离着老远。

一看都是好东西!

杨端和闻言赶紧拱手,道:“太后喜欢便好。”

杨端和一听太后所言,他瞬间感觉稳了。

即便尹烈把他的老底都在大朝议上扒了出来。

可他做的事儿也不算什么特别上纲上线的大罪。

更何况……

他几乎弄来的钱,都花在了陛下和太后的身上。

这种情况下。

他是不可能被重罚的,顶多就是小惩大诫的意思一下。

事实也的确如此。

杨端和乃是跟王翦同时期的战将,在平叛长安君成蟜的时候,他可是首功。

甭管是论资历,论战功。

杨端和都是军武勋贵派系中足以排进前列的。

尹烈单是指出杨端和打着宫里的名义,擅自划地,确实不能把杨端和怎么样。

但是!

尹烈从一开始,也没想过要扳倒杨端和什么的。

他的目的从一开始就无比明确,那就是推动官制改革。

从制度层面。

杜绝以后再出现类似于杨端和一样的糊涂账。

“陛下,太后。依渭阳君所言,杨太仆划地所得来的钱财,基本上都用在了东巡以及进献珍宝上面。”

尹烈一边说着,一边侧首道:“想来九卿少府应该也是如此,对陛下同样尽心尽力。”

尹烈跟这些人讲律法。

他们就开始跟尹烈讲资历,讲人情,讲忠心,讲功劳等等。

尹烈属实没啥办法。

国尉屠雎乃是自己犯下了不可赦之罪。

九卿少府与杨太仆则是师出有名的小贪小摸。

难道嬴政因此就把九卿少府、杨端和全都一撸到底了?

显然也不现实。

庙堂是什么?

庙堂就是人情世故。

杨端和妥妥的老江湖,从上到下都打点的极其到位。

并且。

在关键时刻。

武成侯王翦也不会让杨端和出事的。

两人毕竟是同期成名的战友。

杨端和如果真捅了篓子。

王翦不可能不保对方,除非涉及谋逆的不可赦之罪。

这么一来。

到了三公九卿的层次。

单单只是搬出秦法,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。

始皇有太多方式,可以对杨端和施行小惩大诫,并维护住秦法的法理性。

综上。

事情也就简单了。

尹烈需要抓大放小,直击问题的核心!

“陛下。”

尹烈拱手道:“诚然,九卿少府和杨太仆都是对陛下忠心耿耿,尽心尽力。”

“可无论如何,外臣打着宫廷的名义,甚至是皇命的旗帜,擅自划地行事,这都属于贪腐的范畴。”

“或许九卿少府和杨太仆所得来的钱,全都用在了东巡、帝国基建,亦或者向宫里进献珍宝等事上。”

“可九卿少府和太仆下面的那些属臣呢?他们随从贪腐得来的钱财,又进献给了谁?”

……

尹烈直接发出了灵魂的拷问!

在官场上想要混的久,向上活动是难免的。

比如杨端和就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向皇帝、太后进献珍宝,同样也算是一种政治来往。

甚至是政治投资和托底。

也就是一旦出了事儿。

皇帝念在杨端和往日的情分上,肯定会宽大处理。

同样的。

下面的属官也都会有样学样。

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在官场上不犯错?

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。

既然行将踏错是难免的。

那不如平时多向上孝敬着一些。

万一哪天出了问题。

上面自然都出手兜底,毕竟没人不喜欢既懂事又有能力的下属。

“秦御丞……你……”

九卿少府见尹烈这般难缠,不由得怒从心头起。

他觉得尹烈未免有点欺人太甚了!

尹烈却直接无视了九卿少府瞪的老大的眼珠子,他转而道: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上面怎么做,下面一定会效仿迎合之!”

“九卿少府和杨太仆违背律法,打着宫里的名义四处划地,虽然得来的钱财都用在了正途,但方法错了就是错了!”

“如果不能及时纠正,贪腐就会越演越甚,直到一发不可收拾,民将不民,国将不国!”

……

尹烈说出了【正途】二字。

使得九卿少府和杨端和全都稍稍的松了一口气。

他们两人还挺怕尹烈咬死这个事儿不放的。

实际上。

当尹烈把嬴氏皇族牵扯进来,后续渭阳君也发话了以后,这件事就注定会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了。

毕竟嬴氏皇族同样也划了不少地。

尤其在郑国渠东岸……

难道嬴政也会因为这点小事儿,重罚渭阳君?

这不扯犊子嘛。

不可能罚得了的。

这种糊涂账,嬴政没法算的太清楚,以免寒了人心。

“陛下,九卿少府和杨太仆固然会对陛下从一而终的忠心耿耿、尽心尽力。”

尹烈深吸一口气:“可未来的后继之臣,难道各个都会如此嘛?”

“贪腐!必须从制度的源头上杜绝,大秦理应遵从商君的律法至上之国策,一切都要尽量的依据律法典章行事!”

“如此,内外朝制度就必须得到施行和贯彻,宫廷之事就是宫廷之事,国家之事就是国家之事,内库与国库……不可混为一谈!”

“九卿少府既然掌管了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,那么九州三十六郡的官府手工业与帝国基建诸事,九卿少府就不能再插手!”

“我认为……理应把工部专门独立出去!”

……

尹烈铺垫了那么多,不惜把九卿少府,太仆杨端和,甚至是嬴氏宗亲之首的渭阳君全都牵扯进来。

他就是要把大秦的官制内外分得清清楚楚!

只有让外臣不可再擅自打着宫廷的名义与皇帝的旗帜……

贪腐才能从源头上得到遏制。

不然。

就会变成御膳房难题。

你敢查始皇的饮食?

你想干什么?

莫非是要谋反?

所以……

很多事情只要涉及到了皇帝,就会变成碰都碰不得的事情,就连御史都得躲得远远的,更遑论上去多管闲事的查问了。

你但凡有一句失言被抓住!

轻易便可治你一个欺君的重罪。

这就非常无解。

或许这也是历史上汉武帝毅然决然的施行内外朝制度的原因所在吧。

“包括九卿太仆也是一样的,全国的马政诸事,与宫廷御马所需,同样也属于两码事!”

尹烈环顾四周的道:“宫廷御马,在我看来就应该交给能者多劳的赵府令负责,杨太仆以后就应该专心致志的负责全国马政的大方向。”

“而不是整天盘算怎么打着宫廷的名义,四处划地,然后又给陛下和太后进献珍宝。”

“照我说,杨太仆你只要能够让大秦常年保持十万精骑的战马所需……未来万一出了点什么事儿,陛下和太后一样会念及你的功劳和苦劳的,你又何必做多此一举的事儿呢?”

……

古代的骑兵是相当昂贵的。

战马良驹的培养,说白了就是得花钱!

常年维持大秦十万精骑的规模,这已经非常恐怖了。

注意!

十万精骑并非只是一人一匹马。

很可能一人得两三匹。

那么杨端和就需要想办法把全国的战马数量,控制在三十万匹往上。

这放在开国时期的大秦,其实并不算太难的事儿,只要杨端和稍微尽点心,就肯定能做到!

……

最新小说: 四合院之最强九十五号大院 同时穿越:全是深渊难度 神雕:重生尹志平,不当龙骑士 宇智波大统领,我们敬爱你啊! 江湖枭龙 魔女的交换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弹幕通古代,我嘎嘎拆了十桩婚! 青梅嫁人后,新帝占有上瘾 这老六能处,有事他真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