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6章 一言惊满朝!(1 / 1)

第136章一言惊满朝!

众所周知。

内阁制度乃是后世大明朝的制度,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。

原因在于……

自古以来,皇权和相权都是此消彼长的。

如果皇帝年幼无知。

丞相的权力就会非常之大,甚至能够轻易达到一手遮天的程度。

比如著名的汉朝霍光、王莽之类的,都是最典型的例子。

尤其是王莽,最终他还篡位自立了。

废汉朝,立新朝。

奈何。

遇到了历史上最大的挂*汉光武帝刘秀,单凭孑然一身,便迅速做到了拨乱反正。

纵观华夏的上下五千年。

刘秀的事迹也是相当炸裂的存在。

言归正传。

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内阁制度,便是发现了丞相的权力太大,对于皇权始终是个掣肘。

于是。

朱元璋便布局夷灭了胡惟庸一党,同样牵扯株连了数千人。

而胡惟庸作为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,能力肯定也是有的,只可惜终究还是心性不定,过于浮躁。

而尹烈身为穿越者,他以未来看先秦时期。

道理都是相通的。

嬴政为什么把丞相之位一分为二,专门让李斯和王绾担任左右相。

第一:嬴政遭遇过昌平君的背叛,使得他意识到了帝国相邦如果不可靠,对国家堪称是毁灭性的影响。

第二:嬴政身为千古一帝,他的政治本能就是不断的集权!

左右相互相掣肘平衡,乃是始皇最愿意看到的局面。

正好李斯是外客勋贵派系之首。

王绾是关中勋贵派系之首。

王绾代表了大秦的根基资源。

李斯则是真正能够办实事,出死力的代表。

嬴政两手一起抓,两手一起硬。

帝王权术不可谓不高明。

因此。

尹烈非常确定……

只要他提出内阁制度,嬴政势必会非常感兴趣,最后欣然应允。

只不过……

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绾恐怕就不会很高兴了。

对,没错。

倘若李斯知晓尹烈会提出内阁制度,架空左右相的权力,恐怕李斯肯定会无比后悔刚刚自己站出来替尹烈说话。

这不是恩将仇报嘛!?

但这确实没办法。

官制改革,就必然会触动现有的政治利益分配现状。

尹烈既然已经制定出了目标,他就会不惜一切手段,也要达成目标。

必要的时候。

别说坑李斯一把。

就算更加过分的事情,他也能做的出来。

这时。

王位之上。

“内阁制度。”

嬴政饶有兴致的道:“秦卿,你之前总是能够给朕意外之喜,想必这一次也不会例外……今日大朝议,朕允你畅所欲言,即便言语有失,朕亦恕你无罪。”

嬴政提前给尹烈进行了政治兜底。

他也非常清楚。

官制改革可不是什么小事儿。

万一尹烈失言说错了话,又被人抓住了现行,疯狂往死了咬。

局势立马会变得无比尴尬。

所以。

嬴政提前做好了铺垫。

无论尹烈提议怎样的官制改革,他后续都可以进行托底。

“谢陛下。”

尹烈微微拱手。

百官诸公面面相觑,他们反正是都看出来了,陛下对于尹烈……真的是越发偏袒了……

其实这是不太符合嬴政行事风格的。

正所谓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。

嬴政一个就连饮食习惯都要刻意隐藏的人。

这就使得他对于宠臣在明面上其实很少会毫无理由的偏袒。

大多数情况下。

嬴政都是尽可能做到把一碗水端平的。

这也是之前尹烈想要提出官制改革,却还要迂回一下去跟太后找关系的原因所在。

当然。

真到了箭在弦上的时候。

显然嬴政还是会坚定的站在尹烈这一边的。

正如嬴政自己所说……他绝不会薄待有功之臣……

大殿正中。

在满朝诸公的注视下。

尹烈终于清了清嗓子,开始步入正题的道:“所谓内阁制度,便是我发现陛下每日要处理一石国章奏折,属实太过于辛苦。”

“并且我之前提议的密折制度也即将实施,以后九州三十六郡,每日都会有密折由专属的秦直道,直入京师,直达章台!”

“这又会进一步让陛下变得更加辛劳……而陛下之御体康健,关系着整个帝国的运转。陛下的威仪横加海内,是绝不允许出现半点岔子的。”

“因此,我认为在国章奏折的处理方面,最好选出一批内阁大学士,专门辅佐陛下处理朝政。”

……

尹烈提出内阁制度,不仅考虑到官僚制度大框架的改进方面。

更重要的是……

不能让嬴政再怎么工作狂下去了。

他唯一一颗系统奖励的延寿丹,给了闵越太子服用……

当然。

尹烈并不后悔这么做。

只要能够查清东郡陨石案。

外加肃清国尉屠雎派系,让他的变法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。

那么这颗延寿丹……

用的便是值得的。

再者。

嬴政即便延寿一年,其实区别也是不大的。

因为历史上的项氏余孽。

根本不可能在始皇尚未薨世的时候举事!

即:如果尹烈的变法改革不成功,嬴政多活一年,无非就是让帝国的崩塌晚上一年。

这其实是毫无意义的事情。

尹烈想要的,依旧是从根本上改变问题。

与此同时。

内阁制度的提出。

瞬间使得朝堂上议论纷纷起来。

“怎么个情况?内阁辅政?还要搞出几个内阁大学士?问题在于……有了这些内阁大学士,左右相又将如何自处?”

“秦御丞这是疯了吧?他针对右相王绾和军武勋贵派系都是可以理解的,怎么这次连左相李斯都不放过了?”

“呵呵!依我看,没什么用,什么内阁大学士,只要左相李斯和右相王绾尚在,所谓的内阁大学士就永远都是摆设!”

“历来都是丞相辅政,咱还没有听说过什么内阁大学士辅政的,这能靠谱嘛?我怎么感觉……秦御丞这次出的乃是馊主意,明显就是想要通过建立内阁,进而架空左右相夺权嘛!”

“伱们说的全都没毛病,秦御丞此举明显就是夺权,没想到他居然敢把明晃晃的党争摆到台面上,我们还真是小瞧他了!”

“呵呵!怪不得方才陛下要给秦御丞兜底,这要是没有刚刚陛下那番话,恐怕左相和右相得联合起来,一起把秦御丞咬到死为止!”

……

尹烈的官制改革,只是开了个内阁制度的头,立马就引起了轩然大波。

百官诸公的看法都十分一致。

但从结果和利益导向进行分析。

尹烈提出内阁辅政,首当其冲的……便是削了左右相的权力。

甚至这都不能算是削权,而是明晃晃的架空。

那么李斯和王绾能够愿意么?

别说是王绾了!

就连李斯也是瞬间大皱眉头,老李可是相当看重权力的。

亦或者说。

就没有人会不看重权力。

让一个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被失势夺权,绝对比死都难!

所谓钱财会让一个人在物质上离不开。

所谓权力则会让一个人在灵魂上难以割舍!

所以。

当尹烈提出内阁辅政的那一刻开始。

就相当于他跟李斯、王绾,全都彻底的站在了对立面。

尤其是王绾……

原本老王在琅琊公议之时,对尹烈虽然不喜,但总体上还是相当欣赏的。

结果尹烈先是反手就对军武勋贵派系实行了大清洗。

正所谓关中文武不分家。

这下王绾就算对尹烈再怎么欣赏,也不顶用了,两人的立场,注定会彻底对立起来。

而内阁制度的提出。

则是让这份对立变得更加激烈了。

“呵呵,好一个内阁辅政!”

右相王绾率先发难,道:“秦御丞这是要干什么?你这是官制改革么?打着为陛下御体考虑的名义,行的却是党争夺权之举!”

“陛下现在春秋鼎盛,万寿无疆,秦御丞……你究竟想干什么?”

“即便你想当下一个文信侯,未免也太过心急了吧!”

……

王绾的心里其实是想骂尹烈与长信侯嫪毐无异的。

迂回搭上太后的关系,欲在朝堂上兴风作浪。

这不是嫪毐祸国的行为,又是什么?

只不过……

毕竟今日太后临朝。

始皇又与太后的关系有所缓和……

右相王绾就算再怎么被愤怒冲昏头脑,肯定也不至于完全失去理智。

当众旧事重提,冲撞太后,绝非明智之举。

因此。

王绾直接说尹烈就是想当吕不韦第二!

此乃皇帝所不容之事!

王绾的这个指控……

真可谓一刀见血!

“右相,你误会了。”

尹烈想了想,道:“我所提议的内阁制度,只有各自对应的议政权和谏言权,并无决策拍板权。”

“也就是说,对于政策方面的事项,内阁大学士可以根据自身眼界、能力和经验,对国政奏章提出解决谏言,再由陛下统一审阅批复即可。”

“如果陛下觉得内阁给出的意见不好,则可以打回去让内阁大学士们重新商讨拟定。”

“综上,比如现在的某郡县上,在迁徙中原士卿方面遇到新的国策贯彻问题,则应该把具体事项上报入京,再呈递给右相和内阁。”

“待右相和内阁一起拟出具体的解决章程之后,再由陛下拍板即可。”

“当然,除了各个国策事项,日常的政务诸事,则依旧由左相和右相独立负责。”

……

尹烈把事务进行了拆分。

说白了也就是划分权力蛋糕。

左右相分别代表着外客勋贵派系和关中勋贵派系,下面连接着全国各地的地方官、还有大量的属官等等。

没有这些人,无论什么制度都是空中楼阁。

尹烈需要明确的表示出……

内阁大学士说白了就是个参谋,在特定的政策方面,内阁大学士才有发言权。

甚至于……

还可以更加细分一些。

比如哪两个内阁大学士,对应负责一个国策贯彻诸事。

那么这两个内阁大学生,也就只有在这个国策事项上,才有发言权。

在别的事儿上。

他们是不能插嘴的。

反观左右相,他们则依旧可以负责所有事务,权力并没有被架空,反而还能变得更加轻松一些。

这时。

左相李斯开口道:“听秦御丞这意思,就是内阁大学士只有最为基本的议政权,其他什么都没有……品级方面呢?”

李斯很好奇。

尹烈会给内阁大学士多高的官职名分。

王绾闻言也瞬间竖起了耳朵。

尹烈则环顾四周,尔后他一指旁侧的长史道:“内阁大学士的品级,当与宫廷长史差不多即可。”

尹烈开创内阁制度,其实是真的没有丝毫的私心,他则并不想揽权什么的。

尹烈想要的……

真就是让大秦的官僚制度更加完善,以及让嬴政能够轻松一些,不要太过于辛苦。

因此。

内阁大学士的官职品级,尹烈定的相当之低。

而后世大明朝的内阁官员,品级同样不高。

好像最初的时候,明朝的内阁大学士只是个五品官,真就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一个秘书处角色。

然而。

明朝的内阁尽管起点很低,可到了首辅张居正那一朝……

内阁首辅虽无宰相之名。

却已经有了宰相之实。

原因很简单。

内阁距离皇帝,实在太近了。

按照朝廷的内部运转逻辑……

谁离皇帝最近,谁才是真正的实权派。

比如尹烈这个当下大秦的始皇第一宠臣,就是最好得例子。

他能够以一个御丞的官职,动则言及国家政策的制定,固然有他之前在数场公议辩论上的才华展示和能力托底。

更加重要的还是……

尹烈有始皇的力挺。

所以这个时候。

官职的大小,其实也就不太重要了。

尹烈现在前往地方上,那些郡守级别的封疆大吏,对他同样也得客客气气,甚至于恭恭敬敬。

因为尹烈……在地方上可以做到绝对的见官大三级!

“哦?内阁大学士的官职品级,仅仅只是对标宫廷长史么?”

李斯眉头一挑。

王绾也是颇为意外……

须知,

我们的右相同志,王绾阁下,步入仕途的第一个官职就是宫廷长史。

这个官儿……确实不大。

尹烈把内阁大学士对标宫廷长史,立马使得右相王绾的抵制之心消退了些许。

但是!

左相李斯却依旧表情十分严肃,原因很简单,老李可没有王绾那么深厚的根基。

李斯非常在意,自己与皇帝之间的距离。

说白了。

李斯并不想以后与皇帝之间还要隔出一个内阁!

“秦御丞。”

李斯想了想,转而道:“你方才说内阁大学士只有议政谏言的权力,并无实际的决策权。但本相认为却并非如此……”

“以秦御丞为例,依照官职权限,你同样没有国家政策的决策权。”

“可你之前提议的迁徙制度、徭役兼具土地分配方案,还有综合俸禄模式等等,现在不都已经实施了么?”

“因此议政权,从某种程度而言,就相当于决策权……秦御丞,你能保证以后这内阁之中,不会再出现个吕相级别的人物么!?”

……

最新小说: 魔女的交换 同时穿越:全是深渊难度 宇智波大统领,我们敬爱你啊! 江湖枭龙 这老六能处,有事他真上! 弹幕通古代,我嘎嘎拆了十桩婚! 青梅嫁人后,新帝占有上瘾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四合院之最强九十五号大院 神雕:重生尹志平,不当龙骑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