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奇之笔 > 女生耽美 > 大宋悍臣 > 第242章 名动三京

第242章 名动三京(1 / 1)

晏殊接过小吏手中传来的朝廷邸报。

他展开之后细细看了下。

首先是朝廷给人升官之事,并且宣告天下。

天子赵祯得知陈从易这个清廉之臣。

官家立即差丞相给陈从易打了“晋升报告”,并且号召天下官员都要学习陈从易的清廉之举。

当年陈从易因为失职被寇准贬官,待到丁谓上位言语间说他为陈从易报了仇,你可不要落井下石。

陈从易说会与失了势的寇准照常相处,搞得丁谓面有愧色。

当时丁谓在朝廷当中一家独大,连王钦若都被废相。

王钦若在南京居住,无人敢去看他。

唯有陈从易特意去看望,还逗留了几天才离开。

待到赵祯上位,王钦若复相。

因为广州是勾连海外藩国,宝货所聚集的地方,要求众大臣推举贤人。

王钦若平日最赞许陈从易,认为他有清节,可任此职,便向仁宗推荐。

陈从易以太常少卿、直昭文馆知广州。

陈从易在广州任期三年,勤于政事,清廉自持,革除陋俗,社会安定。

当他卸任自广州北还时,一无所取,只带俸钱回家。

这些俸钱,半数偿还父丧时众人所赠的丧仪,以为答谢。

半数分给宗族中的贫苦人家。

赵祯得知此事,大加赞扬,亲笔书写“清”字赐赏,并加三品朝服,调任左司郎中,知制诰。

晏殊回想陈从易的为人,确实如此。

可是朝中像陈从易这般的官员,只是少数。

要不然天子也不会下令大宋境内的官员,都要向陈从易这个榜样学习。

第二件事便是日本商人冒充是使者想要进入东京做买卖,但是没有国书,直接被朝廷给打发走了。

让各地官员今后对于外籍商人都要仔细盘查,没有国书,最好就不要让他们靠近东京城,免得引起乱子。

尤其是日商胆大妄为,一旦朝廷给予他们回复,还能有什么威严?

无论是太后还是官家,对于这种事都极为气愤。

他们孤儿寡母的险些被猪狗一样的东西给骗了!

今后这些日商从船上上岸,就要严格检查,免得到了东京再被查出来。

下一次定然不会如此轻轻略过。

第三件事,便是朝廷已经明确颁布了。

明年春闱不再以诗赋为主要考核录取点,而是要以策论为主。

宁愿要些“假大空”幼稚的政治思路,也不愿意再看那些“毫无用处”的诗赋了。

晏殊看到这一点后,嘴角含笑。

因为他清楚的知道。

“宋煊的时代即将来临!”

连中三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里。

晏殊当即让小吏把第一、三条重点抄写十遍。

在府衙、县衙门前分别张贴告示。

然后再把其余的布告,送到府学以及县学去。

不仅仅是春闱如此改革,从发解试都要开始以策论为主要重点了。

诗赋为主的时代,已然翻篇了。

宋绶听着晏殊言语当中的兴奋之色:

“如此好事,当真是让宋十二那小子给赶上了。”

从他们二人与宋煊相识,便是宋煊写的策论,让他们大为惊诧。

“哈哈哈,算他运气好。”

晏殊虽然早就知道有这么个风声,但是如今总算是落在了实处,还是让他感到高兴。

“要是放在以前以诗赋为主要录取点,我对于宋煊连中三元之事,心中依旧是没有什么太多的把握。”

晏殊摸着胡须,嘴角带笑:“如今总算是心中踏实了。”

宋绶也是很高兴。

因为在宋煊的影响下,张方平的策论水平也是极为拔高的。

反倒是他们二人对于西昆体的诗赋,并不是那么的擅长。

……

朝廷下发的邸报,被晏殊迅速转发。

应天书院的大门布告处,自是也贴上了一处。

从今天起大宋科举考试改革了。

诗赋不再是重点,策论才是。

如此消息一经传播,自是让许多学子都极为兴奋。

“终于不用在钻研了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

“待到明年参加发解试,我又有把握了。”

“这下子宋十二想要考省元就有很大的压力了。”

众所周知,宋煊的“诗赋”是极好的。

别看宋煊有过落榜的经历,可人家能从落榜考到全应天府第一,就足以说明他是有极大的实力的。

“你说的确实有道理。”

几个学子哈哈大笑起来。

谁不希望自己在科举考试上的成绩能够更好一些啊?

他们都认为宋煊子啊在科举考试上最强悍的便是诗赋一道。

没有几个人能看到宋煊的试卷的。

但是从宋煊流露出来的那些诗词来,谁敢不服气!

名动三京,可是实打实的。

宋浩听着别人因科举考试,对弟弟宋煊的幸灾乐祸,他很是不爽。

就算科举改革一下子就除掉了宋煊最擅长的那一门。

可你们也不该如此,应天书院的校训全都忘了吗?

“五哥,算了算了。”

老七连忙拽着宋浩往一旁拽去:“没必要跟他们置气的。”

“他们都是连发解试都没有通过的。”

“哼,我就知道。”

宋浩经过爷爷的教导,自是要在外人面前维护宋煊。

至于有什么矛盾,一家人关起门来说话,别让外人听见,徒增笑话。

“唯有没能力的人,才会嘲笑比他境界更高之人。”

老七附和的点点头:“五哥,待到休息,我们还去不去拜访宋县令了?”

“去,如何能不去?”

宋浩已然展现出了那么一丝不要脸的特征:“待到我们考中进士,再说不去的事。”

书院内,幸灾乐祸如此言论,不绝于耳。

宋煊不用出教室,他就听到了这种话。

“倒是改的好啊!”

宋煊自言自语的笑了一句。

同桌祝玉侧头瞥了宋煊一眼:

“如此一改,对你这个解元,可就不再有优势了。”

因为大家都是先参加诗赋考试,这门功课通过,才能进入第二轮,只要其余三门,包含策论等写的不至于过于离谱。

一比三的比例,全都能上榜。

“鄙人本就不善于诗赋。”

听着宋煊的话,祝玉一脸我没听错的神情吧?

你宋十二还不善于诗赋,那天底下还有几个人善于此道啊?

以前写的也就不说了,那首中秋词一出,整个东京都在追捧。

无论多少人绞尽脑汁想要做一首,超越你宋十二的,至今都没有出现呢。

更不用说在洛阳宴会上,说什么加试一首看不起谁似的?

一人一首。

须臾之间,便是拜你啊难得一遇的诗赋,搞的洛阳纸贵。

现在这么一号人,跟你说他不善于此道。

谁听了去,都不会相信的。

宋煊瞧着祝玉这幅表情,当即伸手:

“我的意思是不善于西昆体的诗赋,到时候考场上随便写写就可以了,再也不用头疼了。”

“如此,我倒是相信了。”

祝玉瞥了一眼宋煊,悠悠的叹了口气:

“如此一改,我也不知道能否通过省试。”

对于此事,祝玉当真是表现的忧心忡忡。

“且好好练习,策论再怎么出题,又能偏到哪里去呢?”

宋煊安慰了一句:“待到我手上那批历代真题全都复印完了,再给你整一份。”

“那么多,岂不是要花费许多钱财,以你宋十二的财力,也用不着如此破费。”

祝玉当然知道宋煊的书铺是赚钱的。

大宋百姓对于扑买游戏十分上头,故而彩票这项买卖当真是容易出钱。

“些许小钱,只是费些功夫罢了。”

毕竟搞泥印印刷这种操作,他们大多数人都是不清楚的。

外行人觉得宋煊的彩票店成本一定极高。

无论是纸张还是铜版之类的,再加上在大厅当中展示的那种摇奖器械,十分的珍贵。

更是让不少想要效仿的人望而生畏。

这种买卖也早就传到了东京城去,不是不想效仿。

只不过摇奖器械,至今做的并不是那么的完美。

祝玉捂嘴笑了笑,并没有在多说什么。

反倒是一旁的张方平整个人都处于极大的惊喜当中。

就西昆体那种诗赋,对于大家模仿写作都是极为困难的。

“十二哥,通过省试仿佛就在眼前了。”

张方平缓了一会才回过神来,看向宋煊。

但是张方平的同桌王尧臣却是面色有些不佳。

大家在一起学习这么久,当然是知道各自的短板与长处。

宋煊与张方平二人的策论完全是没问题的。

反倒是一心想要考状元的王尧臣,整个人有些失魂落魄。

他在策论上并不突出,但是在西昆体的诗赋上,弥补了这一点。

如今朝廷突然就更改了科举考试,让他以前连过发解试与省试的优势,荡然无存了。

相比于其余人在狂喜当中,王尧臣则是在皱眉。

如何一丁点风声,都没有突然就变了?

宋煊闻言瞥向狂喜过后的张方平,同时也看见了有些失魂落魄的王尧臣。

毕竟改革一出,对于王尧臣这种以前通过发解试以及省试的人,越发的不利起来。

因为大宋殿试主要考诗赋以及策论。

王尧臣拿手的一下子对调,他心不乱如何能行?

宋煊倒是没有出声附和,而是开口道:

“张大郎,你确保自己能够顺利通过省试、殿试吗?”

张方平听了宋煊如此提醒的言语,眼睛一顿,多年的默契,随即瞥向身侧的王尧臣,见他面色很是难看,立即反应过来了。

宋煊见张方平回过味来,又开口道:

“诗赋对你我而言是困难,可是对于其余学子也是极为困难。”

“大家都去卷策论了,说不准就会杀出什么黑马来,如何能沾沾自喜?”

“我等最近的精力,应该全都放在策论上,诗赋虽说不会作为重点,但是殿试上也是会考的。”

“十二哥说的对。”

张方平转瞬之间便理解了宋煊话里的意思,像这种事发生,定然是会有人高兴,有人不高兴的。

为了避免麻烦,大家没必要在别人的痛处上撒盐。

况且双方之间的关系也是挺不错的。

王尧臣听了宋煊的鼓舞,他这才长长的叹了口气:

“十二郎不必如此安慰我。”

“哎。”宋煊倒是毫不在意的道:

“王兄不必如此忧愁,我等还需要努力通过省试呢。”

王尧臣却是点点头,待到明年的时候,他也要同大家一同出发前往东京城。

毕竟每年到了要考试的时候,去的晚了,根本就没有地方住的。

就算上有住的地方,也不一定能够让你安心温习。

那个时候,无论是租民房,还是租店,全都是一大笔钱财支出。

就这,还不一定能够抢得到的呢!

“十二郎通过省试能有什么难的?”

王尧臣瞥了宋煊一眼,又重新坐在椅子上:“到时候十二郎考个省元,还未可知呢。”

“我只希望能够通过省试,至于省元?”

宋煊顿了顿又摇头:

“此事我还真没有把握,毕竟到时候是整个大宋所有优秀的学子参与,那番话,也是对我自己说的。”

“是啊。”

王尧臣通过了省试,但是他觉得那届学子挺强的,故而才没有继续参加殿试。

宋庠当时连中二元,是状元的有力竞争者。

而弟弟宋祁实力也异常强悍。

大小宋果然都“中”了状元,当年若是参加殿试,如何还能有自己的事?

为此王尧臣觉得自己选择极为正确。

他又安心的回应天书院读书,借此来磨砺自己,让自己实力更加强悍。

未曾想朝廷竟然直接改革了科举考试。

天圣五年的殿试,王尧臣瞥了一眼隔壁坐着的宋煊。

难不成我王尧臣想要考中大宋状元,就躲不开姓宋的人吗?

“科举考试这种事,谁又能说的准呢?”

王尧臣似乎有些埋怨道:“还不是朝廷说怎么考,我们就怎么考?”

相比于上一次有人想要暗中鼓动宋煊背锅去反抗改革,被宋煊当众戳破后。

王尧臣相信没有人再有胆子做这种事了。

更何况大部分人的诗赋,都不是那么好。

故而不再以诗赋为主,都不用去外面听他们的吵闹,教室里的学子们全都乐翻了天。

“谁让我们不是制定规则的人呢?”

宋煊站起身来走到王尧臣面前:“所以朝廷说什么你就得听着,除非你想要造反。”

“造反?”王尧臣被宋煊的言论给吓了一大跳:

“我只是想着你我在科举考试当中的优势荡然无存,心里埋怨几句罢了,谁会去造反啊?”

“也是。”

宋煊可不觉得自己在科举考试上的优势宋“诗赋”。

他为了应试考试取得好成绩,在诗赋上浪费了许久的时间,才终于有了那么一丝的窍门。

但是要写策论,宋煊都觉得自己用不着多学,只需要好好看一看宋代以前的历史。

在写文章举例子的时候,不至于把后面朝代的例子拿出来用,那些考官一个个都不明白。

但科举考试改革这件事,大部分学子都是极为高兴的。

许多没有通过发解试以及省试的学子们,更是坚决拥护。

仿佛换个主赛道后,他们就能够大杀四方,从而圆了自己高中进士的梦。

只有少部分学子认为自己诗赋极佳,或者像是王尧臣这种人真有实力的,认为风向变了,对于自己有些劣势罢了。

待到放学后,宋煊慢悠悠的与张方平一同往家走。

出了校门,依旧有不少人在布告处议论。

“十二哥,你可是惨了。”

吕乐简颇为欢快的走上来:

“至少在科举考试当中,你这个善于诗赋之人,优势不大了,我看中枢那群宰相们是故意针对你的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

宋煊闻言忍不住笑出声来:“我宋煊是个什么小人物,值得远在东京城的中枢宰相们针对我?”

“他们有一个算一个,能知道我宋煊的名字,就一丁点可能性都没有。”

面对宋煊的嘲笑,吕乐简当即想要反驳。

可他一想到自家堂哥吕夷简知道宋煊的所有消息,都是自己提供的。

他又没有脸在宋煊面前提。

实则是不单单吕夷简一个人知道宋煊的大名。

那几个宰相,有一个算一个,谁不知道宋煊的名字,那便是在“装逼”。

“万一有可能性呢。”

吕乐简压低声音道:

“你那首中秋诗词,再加上游学洛阳道三首诗词,搞得东西南三京,争相有人传颂,哪一个人不知道你宋十二道大名?”

吕乐简觉得宋煊他早就名声在外了,而不是谁都不清楚的小透明。

“额?”

宋煊听到自己的名字,名动三京的时候,一时间也愣在原地,无法反驳。

“当真?”

“当真。”

吕乐简拍了拍自己的胸脯:

“我在东京城又不是没有朋友,在写信交流的时候,他们还向我求证,认识不认识你宋十二呢。”

“十二哥,莫要对自己不够自信。”

王泰也是附和的笑了几声。

反正今日科举改革,对于大家而言都是一件好事。

但唯独对宋煊这个“诗赋大才子”,是一件极为“打压”之事。

谁都知道宋煊的优势,结果被朝廷一纸给废除了。

十二哥如此强壮欢笑的模样,倒是让王泰能够理解。

“不如我们再去宏泰坊开心开心,就当是为十二哥一解心中郁闷。”

科举改革,宋煊心里高兴还来不及呢。

如何能有郁闷?

“大可不必。”

宋煊连忙拒绝:“有喝花酒这个时间,我不如回去躺在床上休息。”

要么就回去与王保等人对练,出一身汗也挺舒服的。

“哎,十二哥儿还是有些伤心的,不想去饮酒潇洒。”

吕乐简叹了口气:“其实兄弟们都懂,十二哥儿他想自己去找那花魁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

王泰继续吐槽道:“我看你是想要去找花魁玉玲珑,人家不接待你,你还拉着十二哥儿去。”

几个人打趣了一会,这才相互告别。

张方平嘿嘿笑了两声:

“十二哥,他们都不知道你的长处。”

“如此也好。”

宋煊随即摆摆手:

“此事也用不着往外说,你我也不能小觑天下学子啊,我们只是接触了中原的学子,更加南方的学子实力,我们还不曾接触。”

“不错。”

张方平也觉得省试,便是全天下优秀的学子一同参加考试。

竞争只会更加激烈。

再加上科举突然改革,他们是第一届,出现什么样的狠人都不为过。

二人嘻嘻哈哈的说话间,就已经走到了书铺。

宋煊一进门,便瞧见王从益在。

他的身体倒是好转许多了。

至少能够自主走路,不像以前似的,走几步就要咳死。

“许久不见,十二哥儿。”

王从益当然晓得宋煊考中解元后,没多久便直接洛阳游学。

此番刚刚回来。

在洛阳的事,他也有所耳闻。

“王兄,许久不见。”

宋煊脸上带着笑容:“我观你气色好了许多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

王从益当然爱听这种话,而且宋煊研制出来的药物,对他的病情事真多有用。

他爹王钦若又病了,被接到南京找王神医调养。

本想着能够让宋煊看一看,奈何宋煊从曹利用那听到了消息,直接就不在宋城待了,出去游学。

如今回来,依旧是被王从益堵在家里。

看样子他爹的病情还没有好。

王从益也没有让宋煊失望,当真是如他所想的那般。

“汝父的病情,王神医也看不了?”

“倒不是,主要是我爹想要见一见你。”

“哦,也行。”

宋煊倒是没什么理由拒绝,况且还是王从益亲自来请的。

王家的宅院还是蛮气派的。

毕竟王钦若不是第一次蛰居此地。

王钦若、丁谓、林特、陈彭年、刘承珪,这五人被宰相王曾称为“五鬼”,其中王钦若和丁谓最为著名。

另外三人皆是在两个皇帝权力交接这几年亡故。

这群人当中就数丁谓身体最好,去海南岛吃椰子,还活的好好的呢。

宋煊还没进屋子,就闻见了较为浓重的草药味。

他还是第一次见到当朝宰相。

王钦若体型矮小,脖子上长有赘瘤。

当时人称之为“瘿相”。

宋煊打量了一下,连忙行礼。

因为王钦若躺在床上,也只占据了一半的长度,可能是老了身体越发佝偻起来了。

王钦若叫侍女扶着他靠在枕头上,微微张开的眼睛,也是仔细打量了一下宋煊。

他的名字自己听儿子说过许多次了。

无论是学识还是文采,都是同龄人的佼佼者。

在一个便是医术高明。

甚至连儿子这条命都是他救回来的。

那可是全大宋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做到的,只能让他等死。

“爹,正好让十二哥儿给您诊脉,我也好放下心来。”

王钦若只是顺从的伸出胳膊,让宋煊瞧一瞧。

宋煊倒是也没推辞,坐在一旁,先是捏了一会。

不像是死脉的节奏。

这老头子一时半会死不了。

“劳心劳神,如此大的年岁,还是要多加休息。”

宋煊说完了之后:

“王神医在调养这方面上比我强,我推崇的锻体之法,并不适用于王丞相。”

王从益当然是默默练习八段锦,明白宋煊嘴里的锻体之法。

王钦若缩回手臂,重新靠在被垛上:

“十二郎年纪虽小,但是在医学一道上却比常人高明许多,不知师承何人?”

“回丞相的话,我至今不知道我老师的名字,他也从来没有告诉过我。”

宋煊倒是明白像王钦若这种心思重的人,定会盘盘底底。

“好吧。”

王钦若当即明白是人家不想说。

“我听闻你考中了解元?”

“不错。”宋煊哼笑一声:“倒是颇为意外。”

王从益曾经动过要给宋煊提供便利的想法,但是被他严辞拒绝了。

待到成绩出来后,王从益才明白依照宋煊的实力,根本就不需要他来走后忙,平白落人口实。

王钦若那也是考进士起家的,明白考中解元有多么不容易。

就算是晏殊知道宋煊是谁,可如今考试越发严格,都是要糊名字誊抄的。

再加上王钦若对晏殊的认知,他更不会泄题给宋煊。

足以说明宋煊是真有实力的。

“我听闻朝廷更改了科举考试的主要考核点,你可有把握?”

“倒是更有把握了。”

“哦?”

王钦若知道宋煊善于诗赋一道。

未曾想他竟然对于主要考察策论也是得心应手?

故而大感意外。

毕竟他这个丞相只要还没死,依旧是有机会给宋煊在省试当中透透题的。

至于殿试嘛。

宋煊就自求多福吧,没有人会傻到去偷窥天子写下的题目。

这风险冒得太大了。

王钦若也觉得没必要这样做,更不会像当初与寇准争斗一样,为晏殊提前提供考题。

以至于晏殊自己个在官家面前漏个大脸,反倒把他们这些南人都撂进去了。

“这般自信?”

王钦若摸着自己花白的胡须道:“果真是少年英才啊!”

“丞相过誉了。”

宋煊先推崇了一下应天书院的师资力量,以及晏殊这个作为知府的全力支持。

他在书院当中,只需要专心学习即可。

故而在面对朝廷科举改革消息后,自是会全力备考省试。

王钦若与晏殊也早就是老相识了,明白晏殊一贯明哲保身的想法。

这一点在他看来,身在局中,哪有让自己置身事外的机会啊?

你不争,就得退出去。

因为宰相的位置,只能坐下几个屁股,可人人都想做。

不争怎么办?

王钦若听着宋煊的唠叨,一瞬间就分辨出来了。

他说这么多,就是想要靠着自己通过省试,无需要自己给他做些“助力”。

看样子说自己的儿子在他面前说过什么话,导致误会了。

王钦若眯着眼睛瞥向宋煊:

“老夫这个病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了命,你把我儿子的病治的七七八八,若是还想要求回报,时间可不多了呦。”

“哈哈哈。”

闻听此言的宋煊放声大笑。

笑的王钦若这个纵横几十年的老狐狸,都有些莫名其妙。

如此直白的话语,他相信宋煊对待政治再怎么不敏感,也听明白了。

“人走茶凉。”

那可不是白说的。

再加上王钦若自己的名声挺不好的。

他纵然说想要自己这杯茶凉的慢一点,都不一定能把自己的老部下给提上来,只能尽量的给他们安排好。

以前王钦若觉得无所谓,反正自己的儿子也用不上。

但是随着王从益吃了宋煊的特质药后,身体渐渐好转后。

不怎么考虑家族后事的王钦若也开始大力提拔自己人了。

就是想要让自己“这杯茶”热的慢一些。

就连王从益也不明白宋煊有什么好笑的。

“王丞相莫要,小觑于我啊!”

听着宋煊的回复,王钦若惊诧了一会,才忍不住轻生笑了笑。

果然。

跟在晏殊身边,倒是学会了清高这个品质。

兴许他也跟晏殊一样,恃才傲物,想要依靠自己真正的实力,用不着其余人的帮助。

“宋十二,你要想清楚,过了这村没这店了。”

王钦若也不再多说什么,反正机会已经给过宋煊了,是他自己主动不要的。

“当然了。”

宋煊站起身来,再次行礼:

“况且我给王兄看病也不是为了在科举场上舞弊用的。”

王从益当初是打探到了宋煊把顾子墨给救回来了,这才求上门去。

他给宋煊送钱送人送各种物资,才有了这个特效药。

尽管刚开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,可时间一长,王从益就觉得自己的病症轻了许多,更是大喜过望。

从此对宋煊的特效药深信不疑。

他说真的想要帮助宋煊在科举场上更加轻松的取得一点好成绩的。

奈何宋煊一直都在拒绝。

但是王钦若却是明白,宋煊拒绝除了说因为自傲外,更是不想深度捆绑他们王家这条船。

王钦若瞥了瞥自己的亲儿子,他这辈子能够不受病痛的折磨活到老就行了,至于官场,他还真不适合了。

如今宋煊这条“浅鱼”不愿意获得助力,待到他越过龙门后,也不会对王家多家照顾。

很明显,双方并没有想要深度合作的意愿。

“你若是今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,尽管来相府与我说就行。”

王钦若也不想在科举上非要给宋煊扯上污点。

“多谢王丞相。”

宋煊告辞,王从益出门送来送,又回来。

“爹,你方才说那话说什么意思?”

“什么意思?”

王钦若对于儿子这般没头脑,心想我儿子怎么能说这幅模样呢?

在朝堂当中厮混,没有点政治灵敏性,如何能做到宰相的位置?

“没什么意思,就是我想要说给宋煊听的意思。”

王从益被他爹如此一闹腾,依旧没有明白他爹话里到底是什么意思。

“我只能说,此子将来必成大器。”

王钦若指了指自己这双眼睛:“我这一辈子还从来都没有看错过人呢。”

“啊?”

王从益觉得他一直都认为宋煊有本事,将来名垂青史根本就算不得什么难事。

自己老父亲是不是病糊涂了,还开始自夸起来。

王从益甚至一度想要把宋煊给喊回来,再给他爹诊脉一二,确保病情没有加重。

宋煊从相府出来后,对于王钦若的操作嗤之以鼻。

什么狗东西?

就是如此报答恩人的?

想要给我的履历上抹屎。

从而达到与他们家站在一条船上的目的?

王钦若个人也没有什么势力,他上面有寇准、丁谓等人压着。

待到龙虎斗的这二位无了,他才上位的。

如此短的时间,再加上皇太后、天子各有各的“簇拥者”,王钦若想安插自己人都有心无力。

“我宋十二又不是不学无术,这么多年投入到科举考试上的精力,一丁点都没有白费。”

“用得着你在这里装大尾巴狼?”

“朝廷又改革到有利于我的优势,小爷疯了才会跟你提前要题目。”

至少在写策论这方面上,宋煊并不觉得自己很差。

回了家之后,宋煊洗了个澡,才瞧见桌子上收到了几封信。

一个是曹利用的,一个上钱惟演的,还有一份是苏洵的。

宋煊当即打开苏洵的来信。

他已然回到了家乡,收到了宋煊给他寄来的信件。

苏洵在返回家的路途上,便听到有人议论十二哥的中秋诗词,这让他也是与荣有焉。

而且苏洵也知道,宋煊写的这首词是怀念自己,所以他更加兴奋。

待到回了家之后,整个房间都被他贴上了这首词。

苏洵又是有些苦恼,自己一路上看了那么多的名山大川,但是写出来的诗词他始终不满意。

倒也不是想要让宋煊给他批改一番。

因为经过宋煊的手,那首诗赋就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了。

在信中苏洵询问宋煊,如何能够做出一首较好的诗词来。

还望十二哥能够解惑。

宋煊直接摊开信纸,第一句就写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作诗也会吟。

总之,这个就是要靠着大量的阅读,到时候才会有灵感。

不会写出一戳一蹦跶那种歪诗来。

宋煊当然知道苏洵的浪子性子,就算是成亲后,依旧没有变化。

还需年龄再大一些,他才明白读书的道理。

在这方面上,谁劝苏洵都没有用。

宋煊也没有劝他,就是解答他的疑惑,多读唐诗。

待你苏洵下次看见了壮丽的山川后,才不会说儿豁,仙人板板之类的。

宋煊把苏洵的回信放在一边,等待墨水干涸。

他又撕开曹利用的书信。

曹利用就是想要告诉宋煊,朝廷科举考试要改革了,希望宋煊不要气馁。

就算诗赋权重下降,可你也不能在关键时刻掉链子。

总之,就是好好复习,争取考个省元出来。

东京的房子我已经提前给你租赁好了,到时候来了东京参加考试,直接住下就行。

免得到时候什么都抢不到,为了自己的面子不来他家,反倒要去睡大街之类的。

宋煊笑了笑,并没有多说什么。

纵然东京城的放假时间贵,但是对于曹利用这个级别而言,租一处房子几个月的时间,不去住人,那也是没什么压力的。

曹利用不仅说了这个事,还有辽国战事的事,大军已经出发。

他会派人密切监视他们的成败动向。

毕竟他可是顶着极大的压力去跟他们说自己那与众不同的观点。

无论如何,曹利用若是“预言”失败。

那今后中枢议事就更没有他曹利用的事情了。

无论是皇太后、官家,甚至是其余大臣,把曹利用踢出中枢都不会有太大的压力。

武将在大宋的朝廷体系当中,就是这么的不够有地位。

强如后期的狄青,那也是被弹劾的命。

面对曹利用的担忧,宋煊也很快就给他回了封信。

没事就吃溜溜梅。

至于曹利用能不能理解,宋煊也懒得说什么了。

他好歹也是大宋有名的战将,南征北战的,到了年老的时候,却也是如此畏畏缩缩。

看样子被朝廷那几个文人“折磨的”连点自信都没有了。

宋煊也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他。

最终又给他添了几句话,让他放宽心。

这个时候苏洵的回信已经墨水干了,宋煊再次塞好,避免出现差错寄信。

最后一封是钱惟演发来的,宋煊不明白他有什么可写信的?

带着疑问,宋煊打开之后,仔细看了看。

钱惟演便是一阵客套话,他非常欣赏宋煊,愿意与宋煊结为忘年交之类的。

他希望今后能多写信加强联系之类的。

宋煊一听这话头都大了。

什么他娘的忘年交。

你也不瞧瞧我正在备战“高考”呢,哪有时间给你写信完。

就钱惟演不单单的写信,他还写了几首西昆体的诗,请宋煊品鉴一二。

最好还能给他写几首唱和诗。

毕竟大宋文人之间的交流,就是如此嘛!

宋煊把信件扔下,如此作态,自是让他想起一些疯狂崇拜者的骚操作。

否则他也不会在洛阳那么快就逃回来了!

宋煊想了想,随即把肖智鸿叫来了:

“你随便写写那西昆体的诗,然后给他回信。”

肖智鸿看完了钱惟演的书信,有些不可置信的道:

“少爷,让我给他写回信,这合适吗?”

“有什么不合适的,反正他又不知道是你。”

“哎。”

肖智鸿连忙应下,反正是少爷交代的。

宋煊又把其余两封信贴好,让他转交给陶宏,明天帮忙给寄出去。

待到做完了这一切,宋煊躺在床榻上,思索着该如何训练策论的手感?

d21d965.top。d21d965.top

最新小说: 宇智波大统领,我们敬爱你啊! 这老六能处,有事他真上! 四合院之最强九十五号大院 神雕:重生尹志平,不当龙骑士 青梅嫁人后,新帝占有上瘾 弹幕通古代,我嘎嘎拆了十桩婚! 同时穿越:全是深渊难度 魔女的交换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江湖枭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