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9章 最后一期电台(1 / 1)

四月的首尔樱花凋零殆尽,片场外的梧桐树却愈发葱郁。

转眼间《老手》开机已逾两月,拍摄进度条已经过半。预计再有两个月就能杀青。

如今姜在勋几乎与赵泰晤这个角色融为一体——

金丝眼镜后的眼神、漫不经心的残忍、以及财阀三代特有的傲慢,已经成了他的第二本能。

今天拍摄的内容都是集中在办公室场景。

有关姜在勋出演的只有两场戏。

一是刘海镇饰演的崔常务替他被爷爷抽屁股受罚。

二是崔常务主动替赵泰晤顶罪入狱前与他们的一场“家宴”。

片场中央。

饰演财阀会长的老戏骨宋永彰正在试戏。

他手持拐杖的姿势像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军,每走一步都带着不怒自威的气场。

刘海镇已经支撑在地毯上,姿态卑微得像条待宰的狗。

而姜在勋则在座位上露出一副事不关己的戏谑。

“各单位注意——”

“《老手》第65场,一镜,一次。”

“Action!”

“啪——”

伴随着场记板落下的声音,宋永彰扬起拐杖,重重落下——

“啪!”

实心木棍砸在特制护垫上的闷响让在场所有人都心头一颤。

监视器里——

低角度仰拍的宋永彰占据画面中央。

深色实木书柜的垂直线条如铁栅般将他框在权力中心。

顶灯的光线从他头顶泻下,在眉骨投下浓重的阴影,将那张布满皱纹的脸切割成明暗交错的威严面具。

拐杖高举的瞬间,袖口露出的百达翡丽表面反着冷光。

画面左下角。

刘海镇咬紧牙关的微表情堪称教科书级别,额角暴起的青筋和瞬间惨白的嘴唇将疼痛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
支撑在地毯上的手臂肌肉绷紧,后颈处渗出细密的汗珠将衬衫领口浸出深色水痕。这个刻意压低的视角让他看起来渺小如蝼蚁,连痛呼都只能化作喉间压抑的闷哼。

而右侧斜切的中景构图里,姜在勋懒散地陷在真皮沙发中。

金丝眼镜反射着窗外的天光,让人看不清眼神。他右手支撑着脸颊,左手把玩着登喜路打火机——

开合的金属盖发出规律的“咔嗒”声,与拐杖落下的闷响形成诡异的重奏。

最精妙的是三人形成的隐形对角线——

宋永彰的拐杖指向姜在勋握着火机的拳头,姜在勋的脚尖对着刘海镇颤抖的脊背,而刘海镇祈求的目光又穿过镜片连接着宋永彰的鞋尖。

这种环环相扣的构图,将财阀家族畸形的权力食物链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“咔!”

柳承莞盯着监视器反复回放,突然拿起对讲机:

“在勋啊,打火机开合的节奏再慢点。”

“明白。”

姜在勋会意,调整了下坐姿。

再次开拍时。

金属开合的声响变得愈发漫不经心。

甚至在某次拐杖落下时故意停顿两秒——

就像猛兽戏弄爪下的猎物。

“咔!这条过了!”

柳承莞导演的声音透过对讲机在片场回荡。

又保了两条,道具组开始重新布置场景——

接下来要拍摄崔常务顶罪入狱前的“家宴”戏。

更换好服装后。

三人开始排练即将拍摄的戏份——

这场戏讲述赵会长给崔常务画大饼,请他去替赵泰晤顶罪。

财阀家族假惺惺地为他举办“送行宴”。

表面温情脉脉,实则各怀鬼胎。

“崔大哥……”

姜在勋第一句台词还没念完,忽然被场务打断:

“导演让所有人去休息区……出事了。”

三人面面相觑,跟着场务快步走向休息区。

原本嘈杂的片场此刻鸦雀无声。

所有人都围在电视机前,屏息盯着屏幕上KBS新闻频道。

画面是直升机航拍——

倾斜的船体像头搁浅的鲸鱼,甲板上零星几个橙色救生艇正被海浪推远。海警巡逻艇围着客轮打转,却迟迟不见大规模救援行动。

刘海镇皱眉盯着屏幕:

“这倾斜角度……”

姜在勋摸出手机,社交媒体上早已炸开了锅——

#世越号沉没#空降热搜第一

点开话题,铺天盖地的现场视频和照片瞬间涌入眼帘:

有学生拍摄的船舱进水画面;

有家长在港口崩溃大哭的片段;

更多的是质疑救援不力的愤怒发言——

【为什么海警只在周围转圈不上去救人?】

【我朋友在船上发消息说船员让他们待在原地别动!】

……

姜在勋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求救信息,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却迟迟没有动作。

(这么多名学生……)

他忽然意识到一个可怕的事实——

自己内心竟然毫无波动。

那些哭泣的面孔、求救的文字,本该让他揪心的画面,此刻却像隔着一层厚厚的磨砂玻璃。明明能看见,却感受不到应有的情绪起伏。

(不对……)

(我有点不对劲。)

姜在勋突然快步走向洗手间。

冷水泼在脸上的瞬间,他盯着镜子里那张平静到可怕的脸——

眼里的冷漠令他自己都感到心惊。

姜在勋猛地掐了下自己的虎口。

尖锐的疼痛让他稍微清醒了些。

他掏出手机打开SNS:

【为世越号上的所有人祈祷,愿平安。】

编辑完,姜在勋盯着屏幕看了几秒,又补了句:

【请一定要让孩子们先撤离。】

手指在发送键上停顿片刻,他删掉了后半句,重新编辑:

【请务必全力救援。】

(这种时候.)

(不能表现出任何倾向性。)

(即使是善意的。)

姜在勋被自己这个念头惊到了——

什么时候开始,他连发条祈福推文都要计算舆论风险?

发送完推文。

姜在勋深吸一口气走出洗手间。

片场已经恢复了拍摄状态。

但气氛明显凝重许多。

柳承莞导演正在和制片人低声交谈,见人齐了便宣布:

“十分钟后准备拍下一场。”

……

三天后,真相如海啸般席卷全国。

主流媒体仍在播放官方精心剪辑的“救援画面”,而JTBC电视台的记者却冒死潜入管制区,用镜头记录下触目惊心的72小时——

海警橡皮艇在沉船周围打转却始终没有登船;

救援人员阻止民间船只靠近;

获救者中几乎没有学生,船长和部分船员竟是最早逃生的那批人。

更令人发指的是,官方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封锁消息,朴女士神秘消失七小时……

当晚。

保姆车正行驶在SBS木洞大楼的路上。

姜在勋的手机与金大元的手机同时疯狂震动。

主流媒体同时发布紧急新闻通稿——

【官方呼吁民众保持冷静,避免传播未经核实的信息】

【海警厅澄清:救援行动从未中断,部分画面系恶意剪辑】

【官方发言人:所谓“消失七小时”纯属造谣……】

……

姜在勋刷了刷SNS,发现#世越号真相#的话题已经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#为世越号祈福#的官方话题。

点进去全是蜡烛和爱心表情。

那些愤怒的质问和现场视频像被橡皮擦抹去般无影无踪。

更诡异的是JTBC电视台官网突然陷入瘫痪,首页挂着“服务器维护”的公告。

与此同时,各大门户网站的实时热搜榜正在经历诡异的大换血——

1.#百想艺术大赏提名名单

2.#EXO回归预热

3.#《逆鳞》预告片

……

而就在十分钟前。

这些位置还属于世越号相关消息。

某论坛的讨论帖以每秒几十条的速度被删除。

管理员账号接连发布公告:

【现对部分不实信息进行清理,请勿传播未经核实的视频。】

保姆车路过JTBC电视台时。

姜在勋看见大楼前围满了警车。

几个记者模样的人正被推搡着赶出旋转门。

他降下车窗,隐约听见抗议声被警笛吞没——

“新闻自由呢?!”

“我们拍到的都是事实!”

“……”

姜在勋叹了口气,向金大元要了根烟。

他不抽烟。

但此刻却莫名需要尼古丁的麻痹。

打火机的火苗在昏暗的车厢里映照着他紧锁的眉头。

金丝眼镜被随手摘下。

烟头在昏暗的车厢里明灭。

灰白的烟圈撞上车窗,碎成一片朦胧的雾。

金大元看着后视镜里姜在勋阴郁的侧脸欲言又止。

最终只是默默降下车窗,让烟味散出去。

保姆车抵达SBS电视台地下停车场时,姜在勋掐灭了第三根烟。

电梯上升的几十秒里,姜在勋盯着镜面轿厢中的自己——

西装革履,领带端正,连袖扣都闪着冷光。

这副精英模样与新闻里那些西装笔挺却见死不救的官员有什么区别?

叮——

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。

姜在勋总觉得演播厅的灯光比往常刺眼。

“在勋。”

电台PD迎上来,脸色不太好看:

“EXO经纪人临时取消了行程,说是回归专辑音源泄露。”

姜在勋点点头——

不管是真的还是借口,这种时候偶像团体确实不适合出现在公众视野。

作家姐姐匆匆递来新的台本:

“这是调整后的流程,你看看。”

姜在勋翻开台本,瞳孔猛地收缩——

【话题1:最近有什么让你愤怒的事?】

(引导听众分享对公共服务的不满)

【话题2:分享一则让你感动的民间互助故事】

(对比官方救援的迟缓)

【话题3:如果遇到紧急情况,你会怎么做?】

(暗示民众自救的重要性)

台本边缘还标注着几个关键词:拉面、救生衣、七小时

姜在勋抬头,声音有些发紧:

“您确定要这样播?”

PD的眼神异常坚定:

“我们是直播,他们来不及掐信号。”

作家姐姐补充道:

“最多就是明天被文化部传唤,大不了停播两周。”

姜在勋盯着台本看了几秒,突然笑了:

“行,那就这么播。”

他转身走向座位,脚步比来时轻快了许多。

直播间的红灯亮起。

姜在勋戴上耳机,开场音乐缓缓流淌——

野菊花乐队的《你不要担心》。

这首充满慰藉的歌曲此刻听来格外讽刺。

“各位听众朋友们晚上好,这里是SBSFM《在勋的月光兜风》,调频101.3MHz……”

歌曲结束后。

他故意停顿了三秒。

这三秒的沉默在电波中格外沉重。

“今天想和大家聊聊……最近让我愤怒的事。”

“三天前我订了外卖,结果配送员竟迟到整整七小时。“

姜在勋故意在“七小时”上加了重音:

“最可笑的是,外卖平台居然说'系统显示已送达'。”

导播间的PD隔着窗户朝他竖起大拇指。

“后来我才知道,原来配送员半路去帮朋友搬家了。”

姜在勋冷笑一声:“而平台客服的解释是——系统需要时间同步。”

他翻开台本下一页:

“不过说到互助,我最近听到个感人的故事。有位拉面店老板,在得知邻居家着火后,第一时间不是打救援电话,而是扛着浸湿的棉被冲进去救人……”

……

直播间的电话指示灯突然疯狂闪烁。

姜在勋接通第一个观众来电——

“主持人好!我是安山的听众。”

电话那头背景音嘈杂,是个年轻女声:

“您刚才说的外卖故事让我想起件事上周我订的救生衣,商家发来的居然是儿童泳圈!”

“真是巧。”

姜在勋推了推眼镜,笑道:“我最近也买了件救生衣,标签上写着紧急情况请等待专业救援。“

他顿了顿:“但说明书最后一页却印着——本产品浮力仅够支撑15分钟。更讽刺的是,那件救生衣的保质期写着七年。”

第二通电话接入时,线路明显经过处理,声音失真严重:

“主持人,我是珍岛渔民。那天我们想开船去救人,但海……”

刺耳的电流声突然切断通话。

姜在勋面不改色地继续:

“看来信号不太好。让我们听听下一位听众的故事。“

第三位来电者语速飞快:“我在仁川港工作,我们公司的救援艇当时是……”

直播信号突然中断三秒,再恢复时变成了忙音。

姜在勋摘下耳机检查线路,对着麦克风苦笑:

“技术故障,看来今天不适合接听电话。”

“嘟——”

姜在勋刚念完赞助商的名单,通话突然中断。

导播间传来一阵骚动。

姜在勋抬眼望去,透过玻璃看到PD正在和几个西装革履的人激烈争执。

音乐自动切入。

是早就准备好的《春天会来吗》。

“根据《广播放送法》第105条,现责令你台立刻停止这档节目播出。”

工作人员亮出“文化部”的工作证件:

“请配合调查。”

作家姐姐被要求交出今天的台本。

PD还试图据理力争:“我们哪里违规了?谈外卖迟到也犯法???”

“带走。”

领头人员懒得与跟他多费口舌,直接没收了所有录音资料。

演播厅内。

姜在勋沉默地整理着桌面。

不出意外的话,这节目估计保不住了。

他把钢笔插回笔筒,收好听众来信,最后轻轻抚平台历的一角。动作很慢,像是在和这个待了不到半年的直播间告别。

“姜在勋xi。”

文化部的工作人员推开演播厅的门:

“请配合做个笔录。”

“好的。”

……

文化部的笔录室比想象中简陋。

白炽灯在头顶嗡嗡作响,姜在勋坐在金属折叠椅上,对面是两位面无表情的调查员。

“姜在勋xi,你知道今晚节目的言论已经违反《国家安全法》第27条吗?”

“讨论外卖配送和救生衣质量问题也算敏感话题?”

姜在勋平静地回答。

“你知道我在说什么。”

调查员推来一份文件:

“这是今晚节目的文字记录,所有双关语和隐喻都已标注。”

姜在勋扫了一眼——

“七小时”被红笔圈出,旁边标注【影射朴女士失联】;

“救生衣保质期七年”被划线,批注【暗讽官方无能】;

甚至拉面店老板的比喻都被解读成【煽动民间对抗官方】。

“根据广播审查委员会决议,你的电台节目即日起停播。”

年长的调查员推了推眼镜:

“同时,我们建议你近期不要在SNS发表任何相关言论,否则……”

他特意在“建议”二字上加重语气,镜片后的目光意味深长。

姜在勋盯着笔录文件末尾的空白处——

那里本该有他的签名,但现在只摆着一支钢笔。

(签了,就是承认。)

(不签……)

他拿起笔,在签名栏工整地写下:

【已阅,姜在勋】

既不承认,也不否认。

调查员交换了个眼神,最终收起文件:“你可以走了。”

……

走出文化部大楼时已是深夜。

首尔的夜空罕见地能看到几颗星星。

姜在勋深吸一口气,冰凉的空气灌入肺部,冲淡了审讯室残留的压抑感。

保姆车缓缓停到他身前。

车窗降下,露出金大元担忧的面庞:

“没事吧?”

姜在勋摇了摇头。

“PD他们在烤肉店等你。”

“嗯。”

烤肉店里烟雾缭绕。

五花肉在烤盘上滋滋作响,烧酒瓶很快空了大半。

“敬真相!”

PD举杯一饮而尽,其他人默契地碰杯却没人接话。

姜在勋夹了块烤得焦黄的猪皮,突然开口:

“其实我刚才……”

他顿了顿:“在笔录室的时候,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害怕了。”

烤肉店的喧嚣突然静下来。

“怕什么?”

作家姐姐问道。

“怕连累老师和导演,也怕再也演不了戏……”

姜在勋盯着酒杯里的倒影:“更怕自己变成那种随波逐流的人。”

PD夹了块烤好的牛舌放到姜在勋盘子里:

“能让你害怕的事,恰恰证明你还没变成他们那样的人。”

“是呀。”

作家姐姐举起酒杯:“来敬我们的月光DJ!”

“敬月光!”

玻璃杯相撞的清脆声响中。

姜在勋突然发现自己的倒影在杯壁上微微晃动。

周围所有人的脸都映在那小小的圆弧里,像被装进同一个镜头。

烤盘上的肉片滋滋冒着油花。

姜在勋低头笑了笑,把最后一块烤焦的猪皮夹进嘴里——

咸香酥脆,带着人间烟火的味道。

91eu3a6s.top。91eu3a6s.top

最新小说: 雪狼王:开局捡俩婴儿居然是女帝转世? 十二只SSS级鬼宠,你管这叫差班生 大学报道,军训教官见我立正敬礼 说好摸鱼打游戏,你爆杀华尔街? 重返大学,开局成了富二代 我邪道魔头,你让我进诡异游戏? 赶海:契约海兽,驾驭整片大海 换专业考研后,师姐们跪求带飞 阿姨别动,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 我一个C级天赋,无限进化很合理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