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奇之笔 > 女生耽美 > 大秦攻略 > 第87章 田与枣

第87章 田与枣(1 / 1)

丞相府内,王贲正在看着公子带来的卷宗,笑道:“丞相。”

李斯上前先道:“公子。”

扶苏手中还提着一支笔,又道:“这里有不少账目要老师过目。”

李斯当即在一旁坐下,拿过了一旁的卷宗。

王贲道:“灵渠是修好了,这桂林郡增了两千官吏,往后在南方不知还要增派多少。”

李斯道:“五千人。”

扶苏看着手中的卷宗,想起了丞相对南方的策略,其实允许地方一些越民自治,是为了节约治理成本。

根据战功与名册,还有各种抚恤,需要重新分田亩,增粮食,免徭役,各种事都要安排。

扶苏道:“渭南的两万多顷田已分完了,整个渭南的田地也快到极限了,也没有其他的田地能够分。”

李斯没有当即说话。

扶苏又道:“王少府,洛阳还有不少田地能分吧?”

李斯颔首,道:“足够的。”

现在的形势就是田地多,人口少,洛阳以东的田地肯定是够分的。

扶苏道:“关中的田够分吗?”

王贲抬首叹道:“关中田地紧,不见得好分。”

扶苏搁下手中的竹简,搁下笔,望着这里还有的三两个小吏,低声道:“老师,张苍的事快做完了。”

闻言,李斯顿时来了精神,他差点忘了张苍,这个张苍大半年没有回丞相府了,一直都在咸阳桥边为公子办事。

张苍所做的就是迁民,重建村县之事。

扶苏道:“有咸阳桥以西的地图吗?”

李斯又给了边上小吏一个眼神,一张图就递了过来。

揭开这张图是以前的岐山以南三县,而如今三县都要南迁,就依次沿着咸阳桥的直道。

以前三个县的位置错落,而且分得很开,不好相互走动。

而现在,三个县搬迁之后,就在咸阳桥西侧的直道上,一条直道贯穿三个县,三个县都在一条道上,彼此挨得近,而且县的范围也更大了。

王贲看着地图琢磨道:“丞相,公子如此搬迁对将来征调民夫,征调兵马都有极大的裨益。”

其实王贲的话,还是没有跳出一个将军的思考范围。

李斯倒是看到了更多的益处,以前这三个县相隔很远,但现在改迁之后,人口更集中,更方便管。

扶苏解释道:“搬迁之后三个县都在咸阳桥的西侧,他们往来咸阳能够更便捷,加强咸阳桥的作用。”

李斯与王贲站在一起,闻言都是齐齐点头。

三个人看一个地图,有了三个方面的看法,王贲的看法还在调兵上,他是一个将军。

李斯是丞相,因此他看重的还是集权与制度。

扶苏觉得自己先前所注意的,是咸阳桥对民生与生产力的作用。

三人立场不同,看到的利益也不同。

不过都是有好处的。

历代的大秦丞相不仅仅是丞相而且还是管生产的人,商鞅之后的大秦丞相基本上都是这个模子。

李斯是丞相,但他也擅长管生产,扶苏也在御史府看过诸多有关李斯的卷宗,与以前的大秦丞相相比,李斯这人行事的确不择手段,进取心强。

当初三县的族老担任县令,县丞。

即便对方退让了,原以为大家依旧能和和气气的。

可李斯呢,还是将他们的官职给免除了。

扶苏特别能够理解李斯的行为,现在这些族老会退让,但是将来他们很有可能会再咬一口,这不仅仅是那些脸面的问题,这是政令不通达的问题,秦的政令不能下到达县,何谈治理。

换作是自己,需要做到有功行赏,有错就罚,扶苏觉得自己没有李斯那么仁慈,李斯只是免去官职了他们的官职。

李斯是一个合格的大秦丞相,而且也会抓生产。

但扶苏认为,抓生产就要有严格的规矩,没有规矩与制度就管不了生产。

扶苏道:“三县搬迁之后,岐山以南的田地就空出来了,会有三万顷的空余。”

李斯颔首。

土地当然不是凭空变出来的,这三万顷也是如此,是经过迁民与重新整合之后,空余出来的土地。

就像是一堆乱糟糟的零件,挤在一个箱子中,当你将箱子中的零件分类整理摆放之后,箱子里反而有了更多的空余空间。

“有这三万顷土地,还是当初三县搬迁时,请老师出了力。”

李斯尴尬一笑。

王贲道:“有了这些土地,军功和田地就够分了。”

言至此处,他又感慨道:“分在关中最好。”

这话其实没错,分在关中是最好的,因为这些秦军都是军中最年轻,也是最忠心的,这对加强关中的力量帮助,跟着都水长回来的一共有八千人,这八千甲士就是八千户人家,算上每一户人家的人口,哪怕一户只有三口人,最少也有两万多口人。

快接近午时的时候,往来的官吏也越来越多。

王贲帮着一起整理账目,又道:“那八千甲士都还在关中吗?有没有去别的地方探亲?”

小吏回道:“都在忙着成婚呢,这半年关中各县各亭乡,天天都有人家成婚。”

王贲错愕一笑,道:“好,这是好事,成婚了就成家了,成家了就在关中扎根了。”

扶苏道:“老师。”

李斯回道:“公子是有何事?”

“这一次的土地问题解决了,往后该如何?”

李斯道:“关中土地不够,就去洛阳。”

“老师所言不错,洛阳是函谷关以东的第一个城,洛阳城的人口多了对关中有诸多益处,洛阳的人口多了,崤函古道往来的人多了,若从洛阳来关中的劳动力越多,对关中的生产更好,尤其是潼关。”

李斯颔首道:“他们入函谷关看到的第一座城,就是公子发起主持建设的潼关。”

王贲听着蹙眉,良久都搭不上话,一时间竟跟不上公子与丞相的想法,听了一段还能理解,听得越多思绪越乱。

到了午时之后,田安就带来了饭食,扶苏看了看站在身边的人,一个是岳丈,另一个是老师。

三个人各自端着一碗面,就坐在丞相府的卷宗前吃了起来。

王贲瞧了眼一旁的公子,又觉得公子实在是太厉害了,大婚之后就去忙着国事。

始皇帝在北郊避暑,公子依旧在忙着国事。

正值夏季,都水长从南面回来了,近来要忙的国事的确有很多,多数都是公子在主持。

第二天,扶苏就发现王贲没来,倒是王家的仆从先一步来了,说是王少府身体不适,诸多事由公子来决断。

对此,扶苏倒是没多想,叫来了程邈一起来帮忙。

三天之后,一道道军功赏赐的文书就送去了咸阳城。

八月的下旬,雨后难得是阴天,空气中还带着雨后的凉意,扶苏带着妻子来咸阳城的郊外走走散心。

她很喜欢看书,在高泉宫的时候就一直捧着书看,出来散心手里还拿着书。

扶苏望着远处的田野,田地里的粮食已被收完,田地里就剩下了麦茬。

“公子就是在为这里的人们治理国家,公子一定很累吧。”

听到妻子体贴的话语,扶苏道:“我让全天下的官吏都这么累,我就不用累了。”

“公子这话不对。”她摇头道:“爷爷以前总说打完仗了,他的心也就踏实了,可真的等爷爷打完了仗,他还是一如既往地小心谨慎。”

身边的妻子是个勇敢的人,而同时她也是个纯良且善良的,她没有城府也不会去猜忌。

扶苏道:“可能是他老人家还放心不下你们吧。”

不远处的村子正在办着喜事,是有人家成婚了,这里是莲勺县,因盛产莲勺草而得名。

人们正在欢喜地庆贺着,正在这个时候,有人骑着快马而来,朗声念诵着这户人家的军功,以及他们家因军功分得的田地。

扶苏就这么远远地看着,看着人们欢呼着,大喊着。

王棠儿道:“我小时候,在频阳时爷爷与父亲长年不在家,我与婆婆守着我们王家的老宅邸,总会传闻说是谁家的孩子战死了,谁家的孩子立功了……”

扶苏安静地听着。

倒是理解了王翦为何会疼爱这个小孙女,当年王翦常常出征,是她一直守着王家的老宅邸。

现在想来,王贲的这么多子女中,棠儿应该是王翦养大的。

谁能想到,一个征战沙场多年,灭了数国,帮助始皇帝一统六国,在战场上杀伐多年的老将军,竟然能够养出心性如此纯良的孙女。

扶苏继续走着,正如在丞相府听到的话语,人们果然都在争先成婚,他们成婚之后就是一户户新的人家,就可以登册造案了。

莲勺县位于渭北平原的东部,扶苏觉得这里应该也在设一个郡县,将余下的几个县合并之后就是后世的河上郡。

从这里南下就是敬业县,也就是渭南郡了。

但人们刚结束夏收,忙碌的人们还没休息过来,也还不是大动干戈的时候。

有时候扶苏觉得自己现在就是皇帝就好了,最好还能随意地对关中进行改造。

最好,在这个改造的过程中,还没有人反对。

若是有人反对就让丞相李斯杀了他。

等那咸阳桥西侧的三县改造完成之后,扶苏就打算开发陇西,等陇西也稳固了便可以图谋河西走廊了。

王棠儿拿出几颗枣,送到丈夫手中,蹙眉看了眼丈夫的神情,问道:“公子似乎有心事?”

扶苏接过妻子递来的枣,一边吃着甘甜的枣,笑道:“是有些心事。”

她一路走着,也吃着枣。

夫妻安静地走着,身后跟着长长的一队人,护送的就有五百余人,还有高泉宫出来的宫人,他们有人牵着马,有人驾着车,还有人带着衣裳,或是有提着炉子的,还有拎着包袱,包袱里都是米面与饼。

扶苏与棠儿很有默契地一起忽略了身后这个长长的队伍。

“公子有这么多心事一定很累。”

她十分笃定地道。

扶苏又往口中送着枣,这枣是已去了枣核的,道:“我用五年时间改造了渭南,让渭南成了关中的产粮重地,五年时间说长也不长,说短也不短,人力是有限的,之后……我想再用四五年时间图谋河西走廊,如此一来等我改造好河西走廊时,我才二十五六岁,那时候也还年轻,我还能做很多很多的事情,我能做一些东西出来,让父皇与天下人都高兴的好东西。”

她吃惊道:“还要忙这么久吗?”

听到她的话,扶苏笑了,止不住地笑出了声。

回到高泉宫之后,王棠儿又给爷爷写了家书,让人送去了频阳。

而后她看着桌上的枣有些迟疑,一想到丈夫忙于国事,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,她道:“应该让公子多吃点。”

给夫人照看身体的王婆婆笑起来满脸的皱纹,一头的白发,王家婆婆笑呵呵道:“夫人呀,频阳的枣都吃不完,夫人把它当粮食吃都行。”

但她还是将枣留给了丈夫,

回头看去,见到公子正在给鹿擦洗着。

见妻子走来,扶苏给鹿擦着,道:“今天又来了两头鹿,是田安让人带来的。”

到了夜里的时候,田安让人改造着高泉宫的后院,本来后殿外的池子中就养着鱼,如今有水池,他又在这里种了一棵松柏,与一棵银杏树。

这天,扶苏刚从章台宫处置完今天的国事回来,发现高泉宫的后院多了一棵树苗,还是枣树。

田安颇有闲情地正在喂着鹿。

“明天,王少府与我要去看看西戎送来的战马。”

田安继续喂着鹿,一边道:“雍城外也是一个养马场,那里也养着不少的马。”

他老人家又道:“以前的老秦人呀,是善养马的,八百年前的秦人都是去劫掠西戎人的战马,献给周天子的,唉……当年的秦人善养马,现在的公子养鹿,这何尝不是一桩佳话。”

扶苏望着鱼池中的鱼,语气平静地道:“我明天一早就去城外看战马。”

“哎。”田安忙点头道:“这就去准备明天的吃食。”

b31fa.icu。b31fa.icu

最新小说: 诸天从炼化技能开始 青梅嫁人后,新帝占有上瘾 神雕:重生尹志平,不当龙骑士 这老六能处,有事他真上! 同时穿越:全是深渊难度 江湖枭龙 魔女的交换 弹幕通古代,我嘎嘎拆了十桩婚! 宇智波大统领,我们敬爱你啊! 四合院之最强九十五号大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