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十载光阴。
如同宇宙中的一瞬,悄然流逝。
人类社会,在这漫长的漂泊中,已然趋于稳定。
联合政府将绝大部分资源,倾注于“行星双动力引擎装置”的研发与升级。
同时,对“曲速引擎”的理论探索,也从未停止。
其他各项民生与科研计划,在有限的资源下,亦稳步推进。
其中,一项至关重要的计划,便是“重返地面”。
利用行星护盾与天穹生态圈技术,人类在地表构建起一座座独立的基地市。
这些基地市,宛如巨大的白色蒙古包,错落有致地分布在行星发动机周围。
每个基地市都以一座行星发动机为圆心。
在行星发动机的中央,一座规模宏伟的大型基地市巍然矗立。
它正是原有地下城的延伸,也是地面枢纽。
每一座基地市的上空,都笼罩着一层淡黄色的能量护盾。
其外,又覆盖着一层透明的天穹生态防护罩。
护罩内部,模拟出太阳与月亮的周期轮转。
它遵循人类固有的生活习惯,实现了二十四小时的日夜交替。
小型基地市,可容纳百万居民。
大型基地市,则能承载两千万人。
海洛文明的科技,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困境。
曾经的环境难题,如今已不再是束缚。
先进的科技,极大地简化了城市建设的流程。
回首过往。
人类对海洛文明技术成果的获取,无疑是文明跃升的关键。
若非那次意外的“技术馈赠”,人类或许仍在地下城中苦苦挣扎。
文明的跃迁。
尤其是从低等文明迈向星际文明的门槛,历来艰难险阻。
宇宙亿万文明,无数文明都曾止步于此。
得益于地球的稳定发展,自然灾害和外星威胁暂时远去。
人类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希望的曙光,点燃了民众的热情。
人口,随之呈现爆发式增长。
短短二十年内,近十亿新生儿降生。
这一数字,令联合政府为之震动。
紧急的人口调控措施,迅速下达。
毕竟,地球文明在短时间内,尚无法抵达下一个恒星系。
这意味着,地球无法通过吞噬行星来扩大自身体积。
若任由人口无序增长。
未来两百年的流浪期,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巨大压力。
尤其在人类寿命普遍延长的背景下。
人口总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都将持续攀升。
联合政府深知,地球与人类文明已然紧密相连。
因此,制定了与地球行星体量同步增长的人口策略。
确保人口数量,始终维持在合理的区间。
简而言之。
地球何时成长,人类便何时提升繁衍速度。
紧密跟随地球的成长步伐,是唯一的选择。
在与地球深度绑定后,人类注定将漫游宇宙。
在吞噬星体的过程中,过多的内部人口,只会成为文明的负担。
京城三号大型基地市,就坐落在曾经的京城遗址之上。
它与京城三号地下城相连,构成了地表与地下的复合生态系统。
透过透明的防护罩,高楼大厦鳞次栉比。
宽阔的能源大道上,车辆川流不息。
人行道上,人群熙攘。
基地市内的公园,绿意盎然。
动物园与海洋馆,也重新焕发生机。
人类基础设施恢复后,许多曾经灭绝的生物,已被成功培育。
至少,新生代的孩子们,不必将老鼠视为传说中的生物。
在“流浪时代”计划初期,为全力投入自救工程。
地球曾一度放弃除工学技术外的所有研究。
这导致了物资的极度匮乏。
甚至,连苍蝇、蚊子、蚂蚁、蟑螂这些曾经随处可见的生物,都险些被人类食用殆尽。
它们一度成为,如同大熊猫般的“保护动物”。
想要一睹这些“珍稀生物”,甚至需要购票前往生物园。
那是被时代所迫,人类不得不面对的残酷现实。
然而,如今的参观者,在凝视那些生物时,心中所想已不再是单纯的可爱。
而是潜藏着本能的冲动。
“这小东西,一定很好吃吧。”
流浪计划,将每个人都塑造成了,适应力极强的生存者。
对生物的第一反应,往往是:这东西,能吃吗?
京城三号基地市。
今日是大年三十,除夕夜。
刘启的家中,洋溢着久违的欢声笑语。
一家人齐聚一堂。
客厅饭桌旁。
韩朵朵、刘启、韩子昂、刘启的妻子叶紫涵(小韩朵朵)。
儿子刘云清,女儿刘雪萍,孙女刘子晴。
外孙赵云澜,女婿赵龙。
以及刚刚回到地面的刘培强。
这是属于他们的团圆时刻。
“爸,这次回来,您还回空间站吗?”
刘启看向刘培强,轻声问道。
“妈都退休了,您什么时候退休啊?”
刘培强给一旁的曾孙女夹了一块肉,眼中满是笑意。
“这次回来就不走了。”
他的声音带着一丝释然。
“我已经申请调到地面工作,再过几年,我也该退休了。”
“真的?”
刘启的眼中闪过一丝惊喜。
“当然是真的。”
刘培强笑着说。
“在天上飘了快六十年,也该下来了。”
他望向窗外,那透明的穹顶之外,是深邃的宇宙。
“如今,地球防卫舰队的许多成员,都申请到地面驻守。”
“毕竟,人类暂时没有外部危险。”
“地球防卫舰队的大部分运作,都由人工智能控制。”
“舰队成员们,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休眠状态。”
“接下来的三百年,我们还要进行漫长的流浪。”
“和我同一批的老伙计们,大部分都申请到地面驻守了。”
他轻叹一声。
“漂泊久了,总是想找个地方,踏实地待着。”
“哪怕,那只是一个漂泊中的家园。”
a9eef.icu。a9eef.icu