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奇之笔 > 其他类型 > 直播开局剧透皇帝死因 > 第292章 一览众山小

第292章 一览众山小(1 / 1)

刘彻作为一个父亲,这事儿办的是太不地道。

他自己也能明白。

大女儿如今已经13岁了,已经是个大姑娘。

自己对于这个长女自然也是爱护的。

他有些不知道如何面对这个女儿了。

大清早的,朝食还没用。

刘彻一个人坐在未央宫里,第一次有些恨唐晓为什么要出现?

是的,她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,于国于民都是好事。

如果配上一个踏实肯干,有魄力的君王,整个世界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后来的一切屈辱都将不复存在。

刘彻本身就是一个这样的君王。

可唐晓怎么就不会只乖乖当一个送东西的工具人呢?

她非要讲原先历史进程发生的事情。

刘彻觉得,这些事情让他里外不是人。

【本来跟大家说瞻鲁台,不小心通过舍身崖又思维发散到骗术上。

还是希望大家引以为戒。】

欣赏完了瞻鲁台,唐晓又顺着路往玉皇顶上走。

走到一处拐角处,眼前的石头看着有些不一般。

“我擦,这石头莫不是成精了。”

其他人也顺着这话接着往下感慨。

别的不说,石头确实很怪。

它像一把剑一样直指北方,有一种大气磅礴的美。

【这块石头叫做拱北石,原先他是高高耸立的岩石柱,后来倒塌了。

倒塌之后形成了一个截面,导致他它的样子像极了一柄剑。

因为这剑直指北方,所以这块石头就变成了拱北石。】

哦,原来是这么回事。

总感觉一柄利剑直指北方,不像是什么好兆头,取一个恰如其分的名字,好似转圜过来了。

可以理解成守卫北方的武器。

【这里的山峰叫做日观峰,也是看日出的好地点。

想必以前登上过泰山的大家也会在这里看日出。】

年老的杜甫坐在茅屋里,想起了他年轻时候的事情。

他也曾登上泰山日光峰观看日出,也曾是那般热血又充满希望的少年。

可是生活呀,总是不如意,永远不会按照既定的路线来走。

这边的云海没有太明显,看着底下起起伏伏的山峰。

唐晓深吸了一口气,念出了那首诗。

【岱宗夫如何?齐鲁青未了。

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。

……

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。】

啊啊?

没听过这首诗的人在唐晓在未了轩的扁额下面说起这一句的时候,就想知道全诗是什么样子?

这下终于听到了。

杜甫写的真好,特别是最后一句。

【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,杜甫当年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上过泰山?】

???

这还用问?

都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了,怎么可能没上过泰山?没上过泰山怎么一览众山小?

别的意思他们可能不太懂,这句话所有人还是明白的。

仔细揣摩诗意的人发出了不同意见。

“会当”,这就表明他并没有登上。

【杜甫当年登没登上泰山?我不清楚。

但他在写这首诗的时候确实没有上去。

因为这首诗的名字叫做《望岳》,这指的就是在山脚下遥望山峰。

除了诗名之外,最后那一句千古名句也向我们透露了重要信息。

他的意思是,我一定要登上那山的顶峰,在顶峰俯瞰群山时,群山定然会非常渺小。

写这首诗的时候他没有登上,但他总会登上的,有一句诗也可以证明。

“穷秋立日观,矫首望八荒。”

这里所说的日观指的就是泰山的日观峰,也就是如今我们站立的这块地方。】

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呀。

那他可太厉害了,没有登上山峰,光凭想象就能写出这般诗句。

很多父母都让自家的儿子仔细看看日观峰,这可是诗圣杜甫到过的地方。

多看看,说不定自家孩子也会写诗了。

泰山果然是名不虚传,上面大人物留下的痕迹真不少。

很多人还记得唐晓昨天登山的时候,一路上许多岩石都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石刻书法。

如果泰山上真有神仙,那这位神仙也是一位文采斐然的神仙。

唐晓在这里站了好长时间,知道大家欣赏够了,才慢慢往别的地方走。

还没走几步,就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石碑拍照。

她上前一看,这款石碑是个仿制品,而且还是93年才仿制出来的。

再一看内容,虽然完全看不懂,但是她也知道这很重要。

嬴政紧紧盯着石碑上的文字,皇帝临位,作制明法,臣下修饬。二十有六年,初并天下,罔不宾服……

这块石碑是大秦的,是他的。

李斯看着石碑上的文字,越看越觉得眼熟,倒有点儿像是自己的笔迹。

其余人也瞧这石碑不同寻常。

别人家的石碑都是扁的,这块石碑完全不一样。

它上窄下宽,周围四个面差不多都一样宽,相较于石碑更像是一个棱形的柱子。
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

除了这些,石碑最上面的封口处也不太一样。

像是一个小小的山峰矗立在碑顶。

【当年政哥在泰山封禅之后,泰山就多了这么一块石碑。

内容主要写的就是秦朝的法度严明,赞扬一下政哥。

写这篇文章的人是李斯,但这些内容只是石碑的前半部分。

后半部分是胡亥登上泰山之后,李斯续写的,主要内容是胡亥的诏书。

这块石头从公元前219年政哥泰山封禅的这一年开始就一直坐落在岱顶上。

这块石头是用心选的,因为与其他的石头相比,它的质地很坚硬。

可就是这么坚硬的石头,也没经历过时间的摧残和风吹雨打。】

看着眼前这很新的石碑,李斯不由得老泪纵横。

他的字、他的文章流传在了后世,就算在两千多年以后还有人看见,还有这么多人愿意跟石碑一起拍照。

他心里也明白,这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始皇帝。

但不管因为谁,事实总归是这样。

【大家眼前的是93年的仿制品,正品如今被安放在泰山脚下的岱庙。

原文总共有220多个字,到了宋朝,真宗去泰山封禅时,能辨认的字就只有40多个了。

随着时间慢慢流逝,清晰的这40多个字也越来越少。

最离谱的是到了明代,有人将这块大石头安放在了碧霞祠,一位官员对上面的字很感兴趣。

为了弄清楚残余的情况,专门高价聘请人把残石从碧霞祠的壁间取出。

取就取了,你就把它原封不动的放那里就行,他偏不?

要不说这位哥们是个人才呢?

他重新迁移的时候为了方便,直接让那些匠人在上面凿来凿去,削来削去。

好好的残石被他弄成了四不像。

刑状倒是规整了,但很多残存的字也就被这么削没了。

这个时候就只剩下了20多个字。

再后来残存的这些石头又经历了被火烧,最后又落进了水里。

清朝时有人从岱顶上的玉女池捞出了残石,这时候就只剩下了十个字。

到这里还没消停。

石头被安放在岱庙之后又经历了战火,各种各样的意外。

幸好,直到现在还有所残留。

唯一遗憾的是,只残留了十个字,清晰的是七个字,“臣去疾臣请矣臣”七字完整,“斯昧死”这三个字残缺。

不过两千多年前的石头保留到现在还能有留下来的字,已经算是不容易了。

从历朝历代的拓片里,我们也能拼凑出文章大致的内容。

不说别的,李斯这手字还是很好的。

这也是很难得的来自秦朝的篆书书法,还是很值得人们学习。】

大家也算是长了见识,这世上还是大聪明多。

他们还真是第一次见有人为了研究古董,把古董又磨又削的,这不是有病吗?

那东西又不是他的,脸还真是大。

石碑有如此的遭遇,嬴政本人也很无语。

说到底,律法并没有规定这些古物该怎么保存?

没人管,那自然就是,谁有能力归谁,谁有能力谁就可以处置。

最新小说: 原神,长枪依旧 诡异游戏竟是我老家? 欢迎来到节操动漫社 恶雌一心离婚,兽夫们疯狂团宠她 火影:乐子神一样的宇智波 穿越古代:开局被人灭了满门 九转尘神诀 恋爱NPC在噩梦游戏 离婚协议撕三次,带崽二婚他哭崩了 两眼一睁就是杀,都重生了磨叽啥